兔抗山羊 IgG 二抗是“反向”组合:山羊做一抗,兔子做宿主。常见于山羊多克隆便宜、高亲和,而实验室里兔二抗库存更全的场景。方向反了,流程就得跟着调,否则背景炸到无法读板。
山羊 IgG 的等电点 pI 7.2,比鼠兔高 0.4 个单位。用传统 PBS-T 稀释,电性接近膜表面,非特异吸附翻倍。把缓冲液离子强度降到 0.05 M,再加 0.25 M 甘氨酸,pH 调到 7.6,背景条带立刻瘦一圈。
厂商协议写 25 °C 封闭 1 h,实验室冬天只有 18 °C,反应动力学减半,封闭不完全。把封闭罐放进 37 °C 烘箱,50 rpm 轻摇,45 min 就能达到理论 OD 最低值。夏天室温 30 °C 以上则反过来,放 4 °C 慢摇,防止封闭剂变性结块。
兔抗山羊 IgG 二抗亲和力常数 Ka≈1.2×10? M?1,比鼠抗兔高 3 倍。很多用户直接套旧浓度,信号过曝。正确顺序:
同一张片子,山羊抗鼠一抗 + 兔抗山羊 IgG AF488,再叠加鼠抗兔 AF594,形成“环状交叉”。兔抗山羊 IgG 的 Fc 会跟鼠抗兔的 Fc 结合,AF488 串到 594 通道。破解方法:
TMB 显色 5 min 后条带变灰,10 min 全蓝,膜晾干又褪回无色。原因是山羊血清里含高量转铁蛋白,铁离子催化 TMB 过度氧化。稀释一抗前,用 0.1 M EDTA 透析 2 h,把游离铁拉掉,条带稳定在 20 min 不褪色。
conference 赶海报,同一张膜要再跑内参。 stripping 液 pH 2.2 会把兔抗山羊 IgG 二抗的轻链部分水解,残留片段在 55 kDa 出现鬼带。改用 0.5 % SDS + 0.1 M Tris-HCl pH 6.8 + 0.1 % β-ME,55 °C 15 min,鬼带消失,β-actin 信号完整。
兔抗山羊 IgG 二抗 80 μL 一支,–80 °C 冻一次活性降 7 %。实验周期 3 个月,把整支稀释成 10 μg/mL 工作液,加 50 % 甘油,–20 °C 避光,每 7 天取一次,连续 8 次 Western 信号 CV<6 %,相当于只冻一次。
96 孔板 ELISA,边缘孔 OD 比中间高 0.2。兔抗山羊 IgG 二抗 37 °C 孵育时,板盖内侧冷凝水滴到边缘孔,造成浓度梯度。垫一张 0.5 mm 透气硅胶垫,冷凝水被均匀吸收,边缘与中间 OD 差降到 0.02,CV 直接合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