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明书写的 0.05 mg/dL 往往是空白均值+2SD,真正能在 CV≤20% 条件下稳定检出的浓度叫功能灵敏度。把试剂盒自带标准品稀释到 0.1、0.2、0.4 mg/dL,连测三天,计算批间 CV。只有 CV≤20% 的最低浓度才算可用定量下限,别把 0.05 mg/dL 写进申报资料,发补会打回。
厂商标注 0.1–3.0 g/dL 线性,是用含 0.1% BSA 的 PBS 做的。真实血清里存在 Apo A1 多聚体、脂质复合物,会把线性上限压到 2.2 g/dL。取体检中心高值血清,12000 g 离心 10 min 去掉乳糜,倍比稀释 6 个点,回收率 90–110% 才算过关。超出 2.2 g/dL 的样本用生理盐水 1:1 稀释再测,结果×2 即可。
抗 Apo A1 单克隆抗体常见克隆号 5E6、A01、HDL-110。5E6 识别 N 端 1–40 氨基酸,遇到 Apo A1 Milano 变异株会出现 30% 正偏差;A01 结合中央 98–121 区段,不受 Milano 影响,但会与 Apo A4 交叉 2%。做遗传突变筛查优先选 A01,做普通人群体检选 5E6 成本低。说明书没写克隆号就发邮件问,拿到抗体配对表再决定是否下单。
只有以 WHO 国际参考试剂 SP1-01 为二级校准品的试剂盒,才能把结果溯源到 IU。缺少这一步,多中心试验的数据无法合并。校准证书里必须写明“校准品赋值通过 SP1-01 稀释,采用五点 S 形 Logistic 拟合”,缺这一行,期刊审稿人会让补充实验。
Apo A1 含量 3.5 g/dL 的样本直接进样,一步法免疫比浊会出现前带钩状,结果反而偏低。把样本 1:2 稀释后再测,实测值×2 与原始信号偏差>15%,即可判定钩状效应出现。试剂盒说明书写“抗钩状至 4.0 g/dL”指的是仪器能报警,不等于结果准确。做体检样本先过一遍 1:2 稀释通道,能杜绝阴性报告。
校准品、抗体缓冲液开瓶后放在 2–8 °C,第 7、14、21、28 天各测一次质控,偏差<10% 可继续用。别信“8 周稳定”的口头承诺,Apo A1 抗体在含 NaN? 缓冲液里 35 天就开始聚合,信号下降 12%。把开瓶日期写在瓶身,28 天整批更换,能把失控率压到 1% 以下。
贝克曼 AU 系列用速率法,读数窗口 30 s,脂血标本 H 指数>800 就报警;日立 7180 用终点法,读数窗口 10 min,H 指数 1200 仍能稳定检测。速率法省试剂但怕脂血,终点法抗干扰强却费试剂。体检中心早晨抽血量大,选终点法可减少重测;科研实验室样本干净,速率法更经济。
厂商给的 Apo A1 质控靶值 1.20±0.12 g/dL,相当于 10% 变异。真实人群批间生物变异 5.2%,加上分析变异 3.8%,总误差 9% 已覆盖。把质控区间缩到 1.20±0.08 g/dL,看似严格,只会增加假失控。按 CLSI C24 建议,把区间放宽到 1.20±0.15 g/dL,Westgard 1-2s 规则下误报警率 <1%。
试剂盒说明书写“每 7 天校准一次”,前提是真空中 2–8 °C 保存。实验室白天开关冰箱 20 次,温差让抗体活性每天下降 1%。把校准间隔改成每 3 天一次,质控图 CUSUM 曲线斜率趋近于零,长期节省重测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