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O-K1 几乎零背景,适合转染;HEK293 高表达 HMGB1,自分泌配体造成基底信号 3×10? RLUs,干扰梯度。用 qPCR 测内源 RAGE mRNA,ΔCt>15 才合格。跳过这步,后续加配体像是在给本来就亮的灯再开开关,数据拉不开差距。
把全长 RAGE 插 pcDNA3.1,报告基因选 SRE-driven GL4.32,NF-κB 路径一旦激活,荧光素酶线性放大。比例 1:5:0.2 时转染效率 85%,总 DNA 不到 600 ng/24-well,省钱也减少细胞毒性。加大 RAGE 量,膜蛋白过度聚集,基底信号反而抬升 40%。
商品化 AGE-BSA 含 3% 游离葡萄糖,相当于 10 mM 高糖培养基,细胞先渗透压休克,再谈 RAGE 信号。用 3 kDa 透析袋 4℃ 换液 3 次,除去游离糖,刺激曲线 EC50 从 50 μg/ml 降到 12 μg/ml,梯度清晰,省一半配体预算。
黑色板减少孔间串扰,却牺牲 30% 光通量。选白色 96-well 高结合板,配合自动进样器 100 μl/孔 荧光素酶试剂,延迟 1 s 震荡 2 s 再积分 10 s,CV 从 12% 降到 4%。手动加液时间差 5 s,RLUs 误差翻倍,数据被审稿人一句“技术重复不足”打回。
转染空载体组照样加 AGE-BSA,测得基底 2×103 RLUs。所有实验孔减去该值,再除以 unstimulated 组,得到 fold induction。跳过这步,刺激组 1×10? RLUs 看起来漂亮,其实 20% 来自背景,补实验要再花三天。
RAGE 下游转录后 4 h 开始上浮,6 h 达峰,24 h 回到基线。选 6 h 终止,信噪比 25:1;拖到 24 h 才测,fold 值被代谢拉低,数据像“没刺激”。做时间梯度找峰,再把 n=3 锁定在 6 h,减少孔数也省试剂。
10 μM Azeliragon 预处理 30 min,AGE-BSA 诱导信号从 25-fold 降到 3-fold,把图放在结果第一排,杂志基本不再要求基因敲除验证。抑制剂工作液忌反复冻融,-80℃ 分装 10 μl,一次用完,活性保持 95% 以上。
除了柱状图,再上传原始酶标仪导出 RLUs 截图,横坐标是孔位,纵坐标是原始发光值。编辑一眼可见技术重复分布,省去“请提供原始数据”往返邮件,返修周期平均缩短 6 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