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动态
 
首页 > 公司动态  >  HSP27 磷酸化检测:WB 条带拖...

HSP27 磷酸化检测:WB 条带拖成“扫把”的七个技术死角

2025-10-15

1. 把“总蛋白”和“磷酸化”放在同一张膜上,先算占比再谈变化

HSPB1 的伴侣功能取决于磷酸化开关,单测总 HSP27 看不出应激响应。跑 15% 分离胶,上样 20 μg,用 Phos-tag? 胶可让磷酸化条带位移 8–12 kDa,一条胶同时给出总蛋白与三条磷酸化带(pSer15、pSer78、pSer82)。计算 p-HSP27/HSP27 比值,比单看灰度更稳,审稿人不再质疑“是不是上样不均”。

2. 样品制备:37℃ 裂解液会把磷酸酶放出来开派对

组织块离体后 30 s 内丢进液氮,裂解液预冷到 0℃,加 5 mM NaF + 1 mM Na?VO?,pH 调到 8.0。任何一步拖到室温,PP2A 去磷酸化速度 30 pmol/min,WB 上 pSer82 信号 5 min 内掉 40%。把离心机预冷到 4℃,裂解全程在碎冰上进行,磷酸化信号 CV 从 18% 压到 6%。

3. 抗体搭配:单克隆只认一个表位,多克隆背景像雾霾

pSer82 位点用单克隆 9G4,稀释 1:1000 足够;总 HSP27 用兔多克隆 Abcam ab5579,浓度 1:5000。先做斑点杂交,把两种抗体最优点数找到,再跑正式 WB,省去整张膜“全黑”返工。混合抗体同时孵育会交叉占位,分两步孵育,中间高盐 TBST 洗 3×10 min,背景直降 70%。

4. 封闭剂:脱脂奶粉含磷酸化蛋白,信号被“自己人”抢走

奶粉里自带牛 HSP27 同源片段,封闭时与目标条带竞争抗体。改用 5% BSA + 0.02% NaN?,4℃ 过夜,背景灰值从 38 降到 8。NaN? 抑制细菌同时防止抗体降解,膜可在封闭液里安全放 48 h,赶实验周不用连夜洗膜。

5. 曝光策略:化学发光饱和区能把磷酸化差异抹平

p-HSP27 信号强度只有总蛋白 1/10,ECL 曝光 5 s 就过曝,看不出应激前后变化。用 CCD 冷光成像,分段曝光 30 s–180 s,选线性区做定量。叠加 ImageJ 的“rolling ball”去背景,再把三条磷酸化带分别圈选,积分光密度比值误差 <3%。胶片党若坚持暗室,配 1:4 稀释 ECL,曝光 60 s,也能落在线性区。

6. 内参灾难:β-actin 在热休克后表达量飘了 20%

42℃ 处理 30 min,β-actin 条带加深,拿它当内参会把 HSP27 磷酸化变化“拉平”。改 stain-free 胶,用 UV 激活凝胶自带荧光,总蛋白带型当内参,CV 降到 4%。没有 stain-free 系统,用 GAPDH + β-tubulin 双内参几何均值,也能把热休克带来的内参漂移校正回来。

7. 磷酸酶验证:λ-PPase 一条带消失实验堵住审稿人最后一问

跑完正式实验,单独切一条泳道,用 λ-PPase 30℃ 孵育 30 min,再跑 WB。pSer82 信号彻底消失,总 HSP27 条带仍在,证明磷酸化特异性。把这张图放补充材料,审稿人几乎不会再要求重复质谱定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