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生化细胞不是“放培养箱就不用管”的消耗品。SV40 大 T 抗原给了小胶质细胞超长待机,也带来代谢压力、基因组漂移、支原体易感三重隐患。下面把实验室里真正奏效的预防、诊断、修复动作写成可执行的周历,每步都附带判定标准,让细胞在 50 代之后依旧保持原代特征。
原代小胶质细胞呈“阿米巴”或“分枝状”;永生化株若出现大量圆形、无突触细胞,预示激活过度或基因组漂移。每天同一时间段用 20× 物镜随机拍 3 个视野,计算分枝细胞比例 < 60 % 即触发排查。
pH 指示剂酚红在 24 h 内由红转橙黄,提示乳酸堆积。立即换液并检测 CO? 浓度,确保 5 % ± 0.2 %。
指标 | 工具 | 判定阈值 | 异常处理 |
---|---|---|---|
支原体 | qPCR | Ct > 35 | 整批丢弃并熏蒸培养箱 |
倍增时间 | IncuCyte | 30 ± 2 h | 超过 34 h 排查血清批号 |
ROS 水平 | DCFH-DA 流式 | 平均荧光 < 5000 | 添加 100 μM NAC 两次换液 |
每 5 代做一次 16 位点 STR,与 ATCC 原始数据比对 ≥ 90 %。出现位点漂移先复核试剂,确认后冷冻备份株启用。
qPCR T/S 比值下降 15 % 以上提示 hTERT 活性衰减,需重新转导 SV40 或更换主代株。
56 °C 干热 2 h + 紫外线 30 min,清除箱壁生物膜。完成后用无菌棉签蘸 TSB 培养基擦拭,48 h 无浑浊才算过关。
建立 Excel + 条码双系统,每管扫码核对位置、代次、日期。发现标签模糊立即重贴并同步云端备份,防止找不到种子株。
真菌孢子易在加湿盘滋生。污染发生时,连同加湿盘一起更换,改用无菌去离子水 + 0.2 μm 过滤,每日更换。
项目 | 更换周期 | 触发信号 |
---|---|---|
血清批次 | 3 个月 | 倍增时间增加 > 10 % |
胰酶 | 2 周 | 消化时间从 2 min 拉长到 5 min |
培养瓶 | 一次性 | 肉眼可见划痕或透光差 |
建立 Notion 页面,每页对应一株细胞,字段包括:
所有异常记录自动同步到 Slack 频道,实验团队即时可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