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ISA 试剂盒默认 6 点常出现高平台“压顶”,把最高标品拉到 500 pg/mL 再加 1 个 0.5 pg/mL 低锚点,四参数拟合 R2 能稳在 0.998。低区信号 <0.1 OD 时,把 TMB 底物延长显色 15 min,背景不会飘,0.5 pg/mL 检出率从 60% 提到 95%。
CLSI EP17-A2 方案跑 60 次零孔,平均 +3SD 得到 LoB 0.18 pg/mL;再用 3 个低浓度(0.2、0.4、0.8 pg/mL)各 20 复孔,实测 0.4 pg/mL 回收 CV 18%,符合 <20% 要求,直接定为 LoD。低于 0.4 pg/mL 的样本报“<LoD”,避免临床误判。
IL-17A 与补体 C3 互作导致高剂量钩状效应。原液血清 1∶4 稀释后基质干扰最低,再做 2 倍系列稀释到 1∶64,实测回收区间 96–103%。稀释液用 1% BSA-PBS,不含 Tween-20,可把胶体干扰降到 0.05 OD 以下。
同一块 96 孔板读数 CV <5% 不算本事,板间差才是质控核心。把增益固定在 80,减少光电倍增管漂移;读前中速震荡 5 s 打破弯月面,静置 30 s 让气泡破裂,连续 10 块板测 50 pg/mL 质控品,CV 稳在 6.2%,符合内部 SOP <8% 红线。
重组 IL-17A 100 ng/mL 分装后 ?80 °C 保存,经历 1、2、3、5 次冻融,活性依次为 100%、96%、88%、71%。把警戒线设在 3 次,任何样本再融一次直接报废,避免临床复查出现“假低值”。
选取 30 例健康混合血清,基础值 <2 pg/mL,加标 80 pg/mL 与 160 pg/mL,回收率 92–107%,总 CV 5.8%。灰区样本(15–40 pg/mL)用 80 pg/mL 加标即可判断是否存在基质抑制,无需再做倍比稀释。
实验室内部同时跑 ELISA(FLIS)与电化学发光(MSD),40 例风湿样本分布于 2–400 pg/mL,Passing-Bablok 回归斜率 1.05,R=0.98。把转换系数写进 LIMS,结果互认,避免临床科室因数值差异反复送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