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装 1 mL 液体抗体反复升温一次,活性损失 5 %。收到后立刻在生物安全柜内分装成 20 μL 微管,管壁用耐低温记号笔写货号-批次-日期,避免手写标签被乙醇抹掉。每管只够一次大膜,杜绝回冻。
加 50 % 甘油后 –20 °C 不结冰,但甘油 <30 % 仍出现冰晶,抗体 Fc 段被剪切。用移液器先加 100 μL 抗体,再补 100 μL 100 % 甘油,颠倒 20 次,瞬时离心,确保终浓度 50 %,冰晶窗口彻底关闭。
实验室冰箱常年 –80 °C 空间紧张,可把剩余 200 μL 做冻干:加等量 10 % 蔗糖+0.05 % Tween-20,液氮预冻后上冻干机 24 h,得白色饼块。真空封袋,常温运输 7 天活性降 <2 %,到外地合作组再复溶,条带强度与新鲜对照差 3 % 以内。
37 °C 水浴 30 s 足以化冻 20 μL 微管,超过 60 s 管中心温度升到 25 °C,聚合反应开始。化完立刻插冰上,再稀释成工作液,能把聚集体控制在 1 % 以下,背景黑点消失。
稀释成 1:5 000 的 TBST 工作液,4 °C 存放 72 h 信号剩 85 %。加 0.02 % NaN? 可延长到 7 天,但 HRP 标记会被抑制。折中方案:第一天用剩的工作液直接做 CoIP 检测,不浪费也不影响后续显色。
每次取液后用 70 % 乙醇擦管口外螺纹,防止盐析结晶划破密封圈。一年后打开无白色颗粒,蒸发量 <1 %,浓度维持原厂标称值。忽略这步,密封圈缝隙吸潮,抗体浓度逐年升高,导致背景加深却找不到原因。
–20 °C 家用冰箱门架温度波动 8 °C,底层抽屉只波动 2 °C。把抗体盒放在最下层,加一瓶 500 mL 甘油做蓄冷块,日常开门 30 s 内温度漂移 <1 °C,相当于给抗体穿件恒温背心。
微管掉进气溶胶污染,菌落 PCR 检测出现 16S 条带。用 0.22 μm 滤膜直接过滤,损失体积 10 μL,活性降 3 %,比加 NaN? 更安全。过滤后换新管,原管高压灭掉,避免交叉污染整个盒子。
COA 写 36 个月,到期后先测 A280,蛋白浓度下降 <5 % 可继续用于定性 Western。条带弱 10 %,把稀释比例从 1:5 000 调到 1:3 000,信号回到原位,还能再撑半年。浓度掉 15 % 以上直接降级做斑点封闭实验,不浪费科研经费。
每取一次管,在 ELN 里扫码记录剩余数量,系统自动算半衰期。低于 3 管触发采购提醒,提前 30 天订货,价格锁定,避免临时下单遇到批次断档。三年下来,实验室因为断货重复验证的费用降到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