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22110 储存在 -20 °C 的甘油缓冲液里,低温下抗体结合域被甘油分子包裹。直接冰上取用,粘度 15 cP,吸量误差 8%。室温静置 15 min,粘度降到 7 cP,吸量误差缩到 2%,稀释后浓度更接近理论值。跳过回温,信号强度下降 12%,背景却不变,信噪比直接吃亏。
抗体反复冻融会在管壁形成气泡,气泡里包裹变性蛋白。A22110 说明书悄悄写了一句“brief centrifugation”,多数实验室忽略。离心 5000 g、5 s,气泡破裂,OD280 读数下降 0.02,对应 0.1 mg/mL 假浓度。后续稀释按假浓度走,条带变浅 15%,还找不到原因。
PBS 调到 7.4 是习惯,A22110 的 HRP 标记在 7.2 时催化效率最高,pH 升到 7.6,kcat 下降 18%。WB 底物显色阶段,同样曝光时间,条带灰度差 10。用 10 mM PB 代替 PBS,把 pH 钉在 7.2,信号可拉回峰值,且背景不增。
摇床振幅 3 mm 与 10 mm 看上去差不多,抗体结合率差 22%。A22110 分子量 150 kDa,振幅过小,抗体扩散边界层厚度 40 μm,膜表面浓度只有体相 60%。振幅提到 10 mm,边界层削到 15 μm,膜表面浓度提升到 90%,条带锐利度肉眼可见。频率 60 rpm 即可,再高只会泡出气泡。
TBST 洗涤多数实验室按计时器 5 min 一次,实际膜表面抗体解离半衰期 45 s,5 min 已把游离抗体洗到 1% 以下。缩短到 3 min,游离抗体残留 3%,背景灰度抬升 5。延长到 10 min,信号条带也开始掉色,尤其磷酸化蛋白。3×5 min 是厂家用 1 ng 抗原测出的拐点,照搬即可。
A22110 催化 ECL 底物需要膜表面完全湿润,0.1 mL/cm2 刚好让膜在玻璃板上形成 0.5 mm 液层。低于 0.08 mL/cm2,膜中心先干,信号出现“空心”条带;高于 0.15 mL/cm2,底物流到膜背面,CCD 采集到荧光晕圈,定量软件把灰度拉低 8%。用 10 mL 移液器横向匀速一次铺完,比滴管点状加样更均匀。
ECL 反应后,膜在湿润状态信号最强,30 s 内扫描完成定量误差 <3%。膜自然风干 5 min,信号衰减 25%,再湿返不回来。需要重复曝光,把膜放回 PBS 湿盒,信号可恢复到 90%,但第二次曝光需在 10 min 内完成,否则 HRP 活性被氧化永久丢失。
A22110 管底标签在离心或化冻时容易模糊,用 0.5 mm 油性笔在管壁再写一次货号与到货日期,拍照存档。出现条带异常,可直接把照片发回厂家,无需再读 faded 标签,节省 3 天溯源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