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 8 点标曲吸光度贴进 GraphPad,做四参数 logistic 拟合,观察拐点 OD 值。若第 3 孔(≈ 31 pg/ml)OD 下降 < 15 %,属于“假平台”,多半是孵育时间不足;若第 6 孔(≈ 500 pg/ml)OD 反而低于第 5 孔,属于“钩状效应”,提示样本或标准品里存在高剂量 Hook。两种死因,两种埋法。
说明书写的 37 °C 120 min 被你砍成 60 min,抗体-抗原复合物尚未达到稳态,低端信号起不来。补救无需整板重做:把剩余 6 条标准品重新 120 min 孵育,同时把已上样的 86 份血清连同洗板机缓冲液预热到 25 °C,继续孵育 60 min,总时长 120 min。补时前后 OD 差值 < 5 % 即视为达标,可直接计算。
人血清在脓毒症急性期可冲到 2 000 pg/ml 以上,超出标曲上限。先做 1:5 预稀释,再回读。若稀释后实测值 ×5 仍 > 最高标准品,继续 1:20 稀释。把稀释倍数写进批记录,防止审稿人质疑“稀释线性”。稀释液必须用试剂盒自带的 Sample Diluent,PBS+1 %BSA 会改变基质,回收率掉 20 %。
高浓度标准品把链霉亲和素-HRP 的底物 TMB 瞬间吃光,450 nm 读数反而下降。把 TMB 显色时间从 15 min 缩短到 5 min,高端 OD 回到正常坡度。若实验室湿度 > 80 %,TMB 易氧化,额外缩短 1 min,肉眼见微蓝即可终止。
洗板机 12 道针头在第 8 孔后未空吸,残留 3 μl 含 2 000 pg/ml 标准品,滴进第 1 孔空白,背景飙到 0.08 OD。把洗板程序改成“两点吸”+“底部冲洗”,并在标准品与样本之间插入 1 条洗液通道,背景立刻降到 0.02 OD 以下。
IL-12 p70 含二硫键,反复冻融 3 次活性掉 30 %。收到试剂盒后,把标准品 10 μl×12 管预分装,-80 °C 存,一次拿一管,杜绝回冻。实验前室温平衡 15 min,轻弹溶解,禁止涡旋,防止 p40 亚基解离造成 p70 不准。
第 1 板标曲完美,第 2 板因室温掉到 22 °C,高端 OD 整体低 12 %。把两板放在同一台酶标仪,用 Master Curve 模式,把第 1 板 8 点标曲设为“主标曲”,第 2 板仅跑 2 个高点做锚定,软件自动浮动校正,86 份血清浓度偏差从 12 % 缩到 3 %,符合 FDA 生物分析 < 15 % 限度。
酶标仪滤光片老化,中心波长从 450 nm 漂到 452 nm,OD 整体低 9 %。用 NIST 标准滤光片校正,再把滤光片轮拆下超声清洗 5 min,波长回正,标曲斜率恢复出厂值。实验室每季度做一次波长校验,把报告贴在仪器侧面,审计时直接甩给检查员。
LIMS 默认保留 1 位小数,Excel 手工表保留 2 位,导致 31.5 pg/ml 被 LIMS 记成 31.5→31,批量上传后质控样本超限。把 LIMS 字段改成“数值 2 位小数”,再重新上传,质控立刻回到 ±10 % 窗口。
从发现标曲异常到最终放行,每一步拍照+截图:原始标曲、重孵计时器、稀释记录、酶标仪维修单、LIMS 修改日志。审计官看到 8 页 PDF,直接签字放行,不再追加现场实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