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固定时段观察细胞形态与培养基颜色。微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单层,一旦局部出现拉丝、脱落,预示基质缺胶或血清批次差异。立即补加 0.1 % gelatin 重新包被,并换用同一批号 FBS。
每两周取 1 mL 上清,用 Hoechst 33258 直接染色,荧光显微镜下无细胞外亮点方算合格。若出现疑似荧光碎片,立刻执行“三日封锁”:丢弃全部培养瓶,0.5 % 次氯酸钠浸泡 30 min,培养箱 37 ℃ 空转 24 h 并更换 CO? 滤芯。
长期传代后,细胞对 VEGF 需求下降。可把 VEGF-165 浓度由 50 ng/mL 梯度降至 10 ng/mL,每降一档观察一次倍增时间,确保仍 ≤20 h。若倍增时间延长,同步检测 FGF-2 活性,必要时补充 5 ng/mL 重新拉回生长曲线。
液氮罐分区标记:主库(P10-P20)、工作库(P21-P30)、备份库(P31 以上)。每次取管后 30 s 内完成液氮回填,避免温度震荡。半年一次罐口温度监测,记录值高于 -150 ℃ 立即安排补液氮并排查密封圈。
复苏 6 h 内贴壁率 <80 %,执行“二次贴壁”:把悬浮细胞离心收集,重悬于含 20 % FBS 的完全培养基,重新铺板到 0.2 % gelatin 包被皿。12 h 后再次计数,通常可拉回 15 % 活性损失。
使用电子表格追踪每瓶传代日期、代数与累积倍增次数。设定警戒线:累积倍增 120 次或代数 >P40 即淘汰。淘汰前留 3 管冻存,标记“终代备份”,确保实验回溯。
CO? 探头每季度用 5 % 标准气校正,误差 >0.2 % 立即更换。培养箱湿度探头以饱和盐水法每月验证一次,读数低于 90 % 时检查水盘密封条。
建立唯一批次二维码,扫码即可查看培养基批号、血清批次、支原体检测结果、冻存记录。所有纸质记录拍照上传云端,防止纸质档案丢失造成数据断层。